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 汗、清、下、滋四法在温病临床上的运用

    孟澍江

    <正> 温病是属于外感病中的一个大类。外感病包括伤寒、中风和温病等,而温病则是由外感温热病邪所引起以发热为主要特征并具有传染性和季节性的一类疾病。它包括多种急性传染病和某些传染性小而不严格规定隔离的感染性疾病,如春温风湿、暑温、湿温、秋燥、冬温等。这类疾病虽然因发病季节不同,病原各异,而有很多类型,但它们具有共同的特点,例如,在病因上,有特异的致病因素——六淫、戾

    1982年04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8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02 ]
  • 贵阳中医学院成立大学生医学科学协会

    程光丽

    <正> 贵阳中医学院成立大学生医学科学协会在院党委的高度重视下,院团委会和学生会的领导下,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帮助,于11月20日正式成立。学院院长、名中医袁家玑教授担任名誉主席,协会还聘请了一些老师担任顾问。协会以巩固学生的中医专业思想为宗旨;注意密切配合教学、促进教学相长开展活动;帮助同学掌握三基,达到三能。成立大会上,袁家玑院长、刘尚义副院长、顾问刘奕超老师、团委刘黔生老师讲了话。

    1982年04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3 ]
  • 试论《温病条辨》有关汗证的辨证论治

    朱均

    <正> 导言 人体汗液与阴阳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密切相关,正常的汗出是机体阴阳调节谐和的表现。在外感病病理上,可看作是感邪后脏腑阴阳气血营卫失调反映在体表上的征象。故观察排汗的正常与否,可以了解阴阳脏腑经络营卫的功能是否协调,气血津液是否充沛,气机是否流畅。因此,汗的表现又可作为判断疾病性质、

    1982年04期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2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3 ]
  • 试从辨证论治角度谈温病“截断”

    石恩骏

    <正>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原则和方法,是中医学术的特点和精华所在,截阻温病病变的深入发展,当通过辨证论治实现,本文主要探讨这一问题。

    1982年04期 10-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8 ]
  •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及其临床运用

    倪承恺

    <正>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标志着温病学说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它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导着温病的辨证论治。本文试图分析这两种辨证纲领的异同、讨论其临床运用,对“以卫气营血辨证做为温热病的辨证辨领;而以三焦辨证做为湿热病的辨证纲领”的主张,提出浅见,谬误之处,恳求指正。

    1982年04期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65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5 ]
  • 《湿热论》学术思想研究

    吴润秋

    <正> 《湿热论》乃清代吴郡(现江苏苏州市)名医薛雪(字生白)所作。论中详述湿热为病的因证辨治,条分缕析,常变有法,自成系统。真可谓集湿热之大成,且多有创见。其理法方药,于湿热辨治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

    1982年04期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32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5 ]
  • 伤寒、温病之凭脉、凭舌辨

    朱文锋

    <正> 有的医学家为了说明“伤寒”、“温病”这两大类外感病在病因病机、证候治疗上有很大的不同,因而有“风寒由皮毛而入……温热由口鼻而入”(《外感温热篇》沈尧封按),“风寒先受于足经……风温先受于手经”(前书章虚谷按),“伤寒多有变证,温热虽久,在一经不移”(《外感温热篇》),伤寒六经与温病三焦“有一纵一横之妙”(《温病条辨·凡例》),“伤寒所以不可不发汗,温热病则断不可发汗”(《温病条辨·卷四·论汗》)等等说法。这些提法,从鉴别对比的角度看,固然言简意赅,有

    1982年04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22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2 ]
  • 谈《金匮·百合狐蜮阴阳毒病》(下)

    徐适

    <正> 二、孤蜮病 (一)关于狐蜮病的病因病机 狐蜮病即今之湿热伏毒。这种病是因为狐蜮之虫蚀入胃肠,而病象如狐之隐现难测,故名。 张仲景在《金匮.百合等病篇》中说:“狐蜮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蜮,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蚀于下部则咽干”。

    1982年04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8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4 ]
  • 局灶性癫癎一例治验

    陈幼珊

    <正> 患者李××,男,39岁,农民,已婚。因口角抽搐9天,舌强言蹇,口面喎斜7天于1981年4月31日入院。 患者自诉于9天前,在田间劳动时突觉舌体麻木,左嘴角抽搐不止,两天后出现口面喎斜,舌强言蹇,舌体向后挛缩,颈项强直,间隙发作,每次约5′—10′左右,每日数次至数十次,并吞咽不利,大便二日未解。查,神清合作,表情痛苦,左面部肌肉时时抽搐,舌体向后挛缩难以伸出,言语迟钝,吐字含混不

    1982年04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2 ]
  • 试论几种常见内伤热病的辨证施治(下)

    朱曾柏

    <正> 四、痰浊内蕴发热 主症:身热不扬,也有自觉发热如火燎,而体温并不明显升高。或局部发热。常伴有胸闷、嗜睡、呕恶或口干而腻,但不欲多饮水。多食油腻腥晕食物,则发热、胸闷等症尤为明显或加重。喜焦食和淡食。舌苔厚腻,脉象沉滑或濡缓,女病人可见白带多。

    1982年04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1 ]
  • 论“舌上齿痕”

    刘静庵

    <正> 中医诊病,全凭四诊为依据,而四诊之中,望诊居其首,望诊又以“舌诊”为重,舌边出现齿痕,是“舌诊”上常见的征象。在临床辨证上,一般以舌现齿痕以为内虚,其实并不尽然。

    1982年04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2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3 ]
  • 中药外敷治疗产后尿潴留

    周自杰

    <正> 自1976年以来,笔者采用自拟“外敷散”治疗产后尿潴留,经临床应用,方法简便易行,疗效满意。现将有记录的47例病案作一简述。 一般资料:47例产妇中初产妇32例,经产妇15例。其中滞产者24例。 疗效:治疗后2小时内排尿者28例,有效率为59.6%,治疗后4小时内排尿者43例,有效率为91.7%,治疗后6小时内排尿者46例,有

    1982年04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6 ]
  •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与正气的关系

    柴立

    <正> 《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盛衰乃是发病的主要因素,决定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所以,祖国医学重视扶正固本,调整脏腑、阴阳、气血之不足,增强抵抗力,防病治病。现代,学者们从生理、病理及临床等方面研究,认为“正气”与遗传、物质代谢、免疫系统、神经

    1982年04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0 ]
  • 重度肩凝(frozen shoulder)30例治疗小结

    陶周行

    <正> 肩凝是由于风湿或外伤所致的肩关节周围炎,未得妥善处理而致肩关节周围组织充血、水肿、浸润、结缔组织增生、粘连等组织反应,使患者疼痛难忍、肢体活动障碍,甚而肌肉萎缩,肩关节固着,肢体废用、不能自理生活。此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故有“老年肩”之称;又因其发病多为肩部反复着凉,风湿为患,故又名“漏肩风”。我院中医外科自1980年5月—1981年10月,共半年时间,在门

    1982年04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4 ]
  • 中医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的现状

    孙守财

    <正>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病死率达5%左右,为了便于医务工作者了解和掌握中医药治疗的情况,有利于出血热治愈率的提高,我们查阅了近二十余年来治疗出血热的文献,将中医药治疗发热期的有关内容作一综述,供参考。

    1982年04期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3 ]
  • 辨证用药(连载)

    张荣川

    <正> 第二讲 解表药的辩证选用 本讲介绍具有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 表证常见风寒、风热、风湿三种类型。风寒表证,症见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疼,无汗,鼻塞流涕,或咳嗽痰清稀,苔薄白而润,脉浮紧;风热表证,症见恶寒轻,发热重,有汗或无汗,头痛咽疼,口干,或咳嗽痰黄,或目赤肿痛,苔薄黄而干,舌质红,脉浮数;风湿表证,症见发热不畅,恶寒头痛,出汗,胸脘闷胀,或恶心便溏,苔白腻,脉浮或濡。

    1982年04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1 ]
  • 伤寒温病约串概论(续二)

    陈忠仁

    <正> 外感病包括伤寒和温病,伤寒以六经为辨证纲领,温病以卫气营血为辨证纲领,实质上两者是可以统一的,可以把它综合以指导临床实践。笔者前三讲已述,太阳病与上焦卫分证,气分症与少阳、阳明、太阳病,肝肾与下焦营分血分症,试图把外感病辨证纲领统一起来,使之更加完整,不必有伤寒温病之争。

    1982年04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1 ]
  • 浅析《内经》摄生理论中的辩证法思想

    张曼诚

    <正> 摄生理论是中医独具特色的理论之一。“摄生”就是保养身体、保持生命的意思。摄生理论是古代医家在中医天人相应整体观的思想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的。远在两千多年前,《内经》就从个人的养生出发,对摄生的理

    1982年04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8 ]
  • “邪陷心包”与“邪热入营”的区别

    冯济凤

    <正> “邪陷心包”与“邪热入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由于清代医学家章虚谷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以后,后来许多学者也混同论治。因而在临床上出现不少辨证和治疗上的错误。为此,我们有必要分清这两者的区别。

    1982年04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6 ]
  • 胡黎生运用<∞>字绷带加前臂悬垂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经验介绍

    赵世学

    <正> 肩锁韧带,喙锁韧带为稳定肩锁关节之重要结构,其中喙锁韧带尤为重要,当肩锁韧带破裂时,仅能引起肩锁关节半脱位。而喙锁韧带破裂和肩锁韧带全破裂时,则必造成肩锁关节完全脱位。

    1982年04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9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7 ]
  • 对于肝气虚、肝阳虚的几点认识

    金介立

    <正> 近来,对于肝气虚、肝阳虚的研讨,正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对此,展开深入的探索,无论在基础理论上还是在临床实践上,都有其重要的价值。今就管见所及,稍事阐述,以期抛砖引玉。

    1982年04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