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 《景岳全书》论治内科急症初探

    张学文

    <正> 我国明代著名的医学家张景岳,博学多闻,更具创见。他晚年辑成的《景岳全书》,集明代以前的医药之大成,并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在理法方药、脉因证治等方面,都具有独创之见,大大丰富了祖国医药学宝库中的内容。他力倡“阳非有余,阴常不足”之说,他不仅善于调理内伤杂病顽疾,也勇于应诊危难急症,其为承师先贤、启迪后学作出了卓越贡献。本文仅就《景岳全书》有关论治内科急症的内容作一浅略探析,以求正于诸贤。

    1984年02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3 ]
  • 钱乙辨证论治规律的探讨

    黄建业

    <正> 钱乙(约公元1034—公元1115年),字仲阳,北宋东平人,医术高超,曾多次出任太医丞。“乙为方博达,不名一师,治种种皆通,非但小儿医也”,所著书有《伤寒论指微》五卷、《婴孺论》百篇惜乎均已散失。其门人阎季忠搜集整理了钱乙在儿科方面的论述、医案等,于1119年左右成书,提名《小儿药证直诀》(以下简称《直诀》)。本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对中医儿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钱乙亦被尊为儿科圣手。《直诀》一书,可能未将钱乙的学术思想及医疗经验全部收集进去,但仍是目前研究钱乙学术思想的主要依据。现就本书所记资料,对钱乙在辨证论治方面的规律加以探讨。

    1984年02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5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8 ]
  • 《伤寒论》研究方法初探

    李昌源

    <正>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辨证论治的专书。仲景在原序中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搏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由此可知《伤寒论》是在《内经》《难经》的理论基础上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以及作者的临床经验而写成的。实践证明,它对中医临床各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因成书于东汉末年,文词古奥,体例不同,语法特殊,这给后人的学

    1984年02期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7 ]
  • 《伤寒论》自然疗能与体质关系的探讨

    赵志付

    <正>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的运动变化,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伤寒论》对疾病的治疗,特别强调恢复和增强人体的自然疗能,并表明体质与自然疗能关系至为密切,本文试图对《伤寒论》自然疗能与体质的关系作一归纳探讨。 自然疗能和体质的含义及分类 什么是自然疗能呢?目前一般认为自然疗能是指人体自身存在的能使各个系统、器官、组织保持完好状态的能力。它应包括机体对外界致病因素的抵抗力,机体对体内病邪的驱除力以及对于机体损伤的修复力,可以说自然疗

    1984年02期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142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81 ]
  • 略论《伤寒论》六经证候之传与不传

    李培生

    <正> 六经分证,其病机变化是错综复杂的,其证候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复杂的病变之中。《伤寒论》根据证候交替此起彼落之特点,有“传”与“不传”、“转属”、“过经”、“转系、”“转入”等等形容之词。愚意不拟由名词上找问题,而应从证候中寻症结。故今只取“传与不传”为标题,以试探六经证候千变万化之规律。这对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当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 一、传与不传

    1984年02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7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6 ]
  • 《金匮》“从脾论治”法初探

    常富林

    <正> 《金匮要略》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系统地论述了杂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其治法,有从心、从肺、从肝论治者,但多从脾、从肾论治,在杂病治疗中,“从脾论治”又显得更为重要。纵观《金匮》全书,“从脾论治”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以下四大法则: 一、健脾扶正法:主要适宜于脾虚及阴阳气血不足所致的多种病证。如: 1.虚劳不足:“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血痹虚劳病篇)以上诸证,为脾

    1984年02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23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3 ]
  • 论《新方八阵砭》之四失

    柴中元

    <正> 景岳之学,博大精深,创见颇多,影响很大。其所制新方,分列八阵,乃师古不泥。另辟蹊径之作。但崇经太过,食古不化者,每斥其离经叛道而颇多垢议,如《新方八阵砭》,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陈氏著作,由于通俗易懂流传较广,影响也不小,“自陈修园作《新方八阵砭》,叶天士作《景岳发挥》(伪托),而景岳学说失败无余”之说,即可说明这个问题。因学术界对景岳学说一直争论很大,即今之医界,亦仍有极力推崇者及激烈反对者,这就使后学往往感到难以适从。在“张景岳新方砭序”中,许天霖说:“圣训不明,由邪说不辟,为邪说之最者,莫如景岳之新方八阵”,对这

    1984年02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6 ]
  • 陈修园《女科要旨》学术思想初探

    江淑安 ,叶琼花

    <正> 陈修园,名念祖,福建吴航(今长乐县)人,生于清代乾、嘉、道光年间(约公元1753——1823年)。陈氏医理精谙,学识渊博,不仅是一位富有创见的医学理论家、教育家,而且还是一位医术超群的中医临床家,尤其对中医妇科有着深湛的研究。他善于总结前人和自己的经验,勤于著述,目前业经肯定的陈氏著作共有十六部,《女科要旨》就是其中之一。 《女科要旨》是陈修园晚年所著,书成,陈氏期望能有裨于世,后因故未能付梓,在陈氏去世以后18年,即清道光21年(公元1841年)才由其长孙陈心典代为印行于世,并请候官林鸿年作叙。全书共四卷,条分缕析,以问答式,

    1984年02期 26-2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22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8 ]
  • 试述阳黄的病因病机

    瞿维铸

    <正> 一、前言 黄疸,是一种以身目发黄,小便黄为主证的疾病,尤以目黄为主要依据,其名首见于《内经》。如《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篇”说:“目黄者,曰黄疸。”“溺黄赤安卧者,黄疸。”随着时代的进展,后人将黄疸一病进行了愈来愈细致的分类。《金匮》黄疸病篇将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痨疸,黑疸五种。《诸病源候论》有二十八候之说,《圣济总录》有九疸,三十六黄之分;后世医家又分为阳黄、阴黄两大类,沿用至今。本文所述仅限于阳黄范围即《金匮要略》黄疸病篇第九条所说:“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

    1984年02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2 ]
  • 《温病条辨》治痢八法浅述

    王贵淼

    <正> 痢疾为夏秋季常见传染病。学习《温病条辨》有关治痢论述,深感辨证精当,用药机灵,今归纳于八法,分述于下: 一、逆流挽舟法 “暑湿风寒杂感,寒热迭作,表证正盛,里证复急,腹不和而滞下者,活人败毒散主之。”(中焦篇88条)。 “逆流挽舟”之名,首见于喻昌《医门法律》痢疾门,其经验实由仓廪散基础发展而成。查仓廪散源于明·朱《普济方》泻痢门,其版本比《医门法律》约早一个世纪。近代方书多谓此法为痢疾初起有表证者而设,似不符临床实际。困痢疾初起病情轻浅者,很少见

    1984年02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5 ]
  • 读伤寒论随笔

    王聘贤

    <正> 明杜思敬著伤寒保命集,皇甫中著伤寒指掌,李浩著伤寒诊法等,其中对仲景有发挥之处,可供参考。 熊宗立著伤寒活人指掌图论,就吴蒙斋原著,有所补充,其伤寒运气全书,祖述刘温舒马宗素,后世学者多讥评之。 张兼善著伤寒石髓,黄仲理著伤寒类证便览,发挥伤寒,有功仲景之学。 王日休草伤寒补疑,吴茭山著伤寒诸证辨疑,盛启东著伤寒六经辨证,于仲景亦有发挥之处。

    1984年02期 3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0 ]
  • 敦煌残卷阴毒病例《定风波》词讨论

    苏宝刚

    <正> 在敦煌残卷中,有唐代《定风波》词一首,内容是写阴毒病例一则。这个病例对研究阴毒病有一定价值,故释义讨论于下,供参考。 定风波 阴毒伤寒脉已微, 四肢厥冷恹难医。 更遇盲医与宣泻,休也! 头面大汗永分离。 时当五六日, 头如针刺汗微微。 吐逆粘滑脉沉细, 全冒愦,斯须儿女独孤栖。 〔释义〕患者罹阴毒伤寒病,脉微欲绝,四肢厥冷,淹淹一息难于治疗。这时又遇到既无医学理论,临床经验又不多的医生用发汗、

    1984年02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6 ]
  • 再谈《方剂学》中有争议方剂的一些意见

    李飞 ,徐利华

    <正> 为了统一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曾就《方剂学》教材中部分有争议的方剂,在《江苏中医杂志》1980年第4期进行过讨论。现再就其余方剂发表一些意见,就正于同道。 一、银翘散 本方是《温病条辨》上焦篇辛凉三剂之一,主治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但热不恶寒而渴者。因温为阳邪,趋向热化,故该方主要由辛凉解表和清热解毒两组药物组成,具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功。在《方剂学》教材中,本方一直被认为是辛凉解表之剂,但其配

    1984年02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4 ]
  • 谈谈中医学文献的阅读、积累和利用

    邱德文

    <正> 中医学文献的阅读、积累、利用,是学习中医学,研究中医学,发展中医学的主要途径与方法。阅读是积累的基础,积累的目的在于利用。所以阅读、积累、利用三者实为一体,相互关联。本文就怎样阅读中医学文献、怎样积累中医学文献,怎样利用中医学文献,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看法,不妥之处,请于指正。 一、怎样阅读中医学文献 (一)中医学文献及其内容 中医学文献是中医学知识和中医学思想,赖以保存、记录、交流和讨论的一切著作的统称。 中医学文献的内容,

    1984年02期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5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牙源性颌面蜂窝织炎(附96例病例分析)

    罗幼刚

    <正> 颌面部蜂窝组织炎是口腔科的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而牙源性颌面蜂窝织炎在整个口腔颌面部的感染中所占比例高达80%以上。牙源感染多半来自下颌第三磨牙智凿冠周炎或其它牙凿的根尖周围炎,其临床特点是一般局部症状较明显,主要是疼痛,张口受限,咀嚼吞咽困难并多伴有不同程度肿胀,祖国医学称之为“痈”,系外感六淫之邪,郁久化热,脏腑功能失调,致湿热火毒内生而起。自1980——1983三年中,我们对96例牙源性颌面蜂窝织炎分别采用西医、中西医治疗,进行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1984年02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0 ]
  • 霜冻茄秧治疗慢性气管炎五十例

    石俊锋

    <正> 霜冻茄秧民间常用以治疗冻伤,在应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咳痰喘的患者,有效率是94%,显效率是62%。现将观察小结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按全国防治慢性气管炎工作会议的诊断标准执行。五十例中,包括并发六型肺结核1例,支气管扩张1例,凤湿性心脏病1例。 年龄:8岁至28岁3例;30岁至50岁22例;50岁至65岁25例。 病程:患病2至5年者8例;6至20年者

    1984年02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5 ]
  • 桂枝临床配伍运用体会

    龙瑞敏

    <正> 桂枝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通常归属解表药。《本经》云:“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可见桂枝并非专事解表。据统计,《伤寒论》113方,仲景用桂枝者,达40首之多,其运用范围之广,是显见的,故《本经疏注》云:“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为桂枝六大功效”。笔者拟就桂枝的临床配伍运用,谈谈粗浅认识。 一、解肌发表 例一、袁××、女、19岁、某公司统计员。 因喘咳哮鸣2~+年,复发加剧3月,于82年10月20日入院。诉2年多来,喘咳哮鸣每因受

    1984年02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9 ]
  • 中医药治疗漏乳证一例

    程广里

    <正> 此例漏乳证非从乳头漏出,而是从伤口中漏出。此系一许姓女患者,22岁,病历号:585539,1982年9月1日来诊,主诉:产后六个半月,因患左侧乳腺炎而在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然术后一个半月,切口仍不愈合,乳汁时时从伤口漏出,十分痛苦。检查见患者身体壮实,在左乳上方有一大约1.5厘米长的未愈合刀口,并有乳汁自伤口流出,伤口周围红肿硬。舌质红,舌苔薄黄、脉象沉涩。脉证

    1984年02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4 ]
  • 内痔的临床论治

    王秋林

    <正> 中草药内服辩证治疗内痔,是患者乐于接受的治疗方法之一,尤其对于老年体弱患者或内痔出血严重,兼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硬化,结核等发作期等患者,采用中药内服治疗颇为适宜。对晚期内痔、便血、脱出、流水、搔痒等亦可用中药辩证治疗控制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减轻发作程度。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的证型辩证用药。 一、内痔的辩证分型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和审征求因的精神,将内痔分为三型: 1.大肠湿热型:大便出血,便次增多,时有粘液,里急后重,下堕不适,肛门指诊,有

    1984年02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2 ]
  • 参苓白术散合吴茱萸汤治愈胃扭转一例

    卢永善

    <正> 胃扭转指胃的部分或全部大小弯位置发生变换而言,临床上较少见。笔者曾根据中医辨证,运用参苓白术散合吴茱萸汤加减治愈胃扭转一例,现报告如下: 一、病例介绍 阮××,男,25岁,水城机务段工人,1979年12月14日就诊,门诊病历71—4025。自诉泄泻七年,脐周隐痛不适,大便溏烂而细涩,便后仍有便意感,日12—5次不等。近三年来,伴见胃院隐痛胀满,反酸欲吐,纳果。曾经外院诊断为:①肠炎;②胃酸过多症。服用抗菌素及硷性药物后症状能缓解,但易反复发作。近一月来,脘腹疼痛加剧,遇寒尤甚,得

    1984年02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1 ]
  • 急重症治验三则

    王德玉

    <正> 一、脑外伤治验 患儿李×,女性、16/12岁。因不慎从家属宿舍四楼坠下而急诊入院。八○年七月十四日下午八时,患儿从四楼宿舍窗户跌下,先落于二楼外平行的三根电线上,弹起后坠落在泥土地上。当即昏迷不醒,直到抱进医院,才出现呻吟。入院后,患儿烦躁哭闹、高热、惊叫、频发抽搐。查:体温39℃,脉搏150次/分,呼吸40次/分,血压70/42毫米汞柱。发育营养欠佳,急性痛苦病容,烦躁哭闹,时有抽搐,面色、皮肤苍白,肢端冷湿。头后枕部可见一直径约7厘米的肿胀块,压痛明显,双侧瞳孔缩小,口腔上腭部有少量鲜血流出,颈项强

    1984年02期 51-5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8 ]
  • 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斑二例介绍

    李良

    <正> 血小板减少性紫斑,属于中医“肌衄”或“发斑”的范畴。病因是由热毒内伏营血或脏腑气血亏虚所致。笔者多年临床发现自拟“蚊母早莲三地汤”疗效颇好,兹介绍如下: 病例一:张美华,女,33岁,曹张公社赵桥大队张家小队农民。就诊于1976年9月12日。 问诊:躯干及四肢出点状、片状紫斑伴腰背两膝酸痛,下肢浮肿,心悸,纳呆困倦,懒言气短,头晕耳鸣已七天,肌注青、链霉素,口服强的松等药未效。 望诊:面色少华,虚弱病容,舌淡胖,口腔粘膜及四肢躯干出有点状、片状紫斑。 闻诊:语声低微,心肺无异常。

    1984年02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9 ]
  • 三例剧烈“腰痛”辨治介绍

    刘静庵

    <正> 例 一 刘××,男,72岁,1982年6月初,因饮毛茶过多后,随即小便突多,一日夜约解20余次,几成“尿崩”。尿色清白。至第二日,小便恢复正常,即感剧烈腰痛,坐卧行动均难支持;同时伴以头晕耳鸣,心烦意乱。 患者体胖身健,自述平素极难患病。按脉细小略数,舌质隐红,苔略白腻,颧唇和鼻头发赤,色明亮而精神萎顿、短气懒言。 拟方用: 桑枝30g 水苇茎30g 淡竹10g 冬瓜仁25g 芦根20g 车前草30g 胆草12g广滑石25g 患者年虽高,问知平素体健少病,而病骤发,未可即断为虚证,且颧唇鼻头发赤,其色

    1984年02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2 ]
  • 热厥(流行性出血热)治验一例

    汤中明 ,朱智惠 ,王绍尧 ,肖智武

    <正> 毛光新,男,38岁,农民,住院号:436。 1982.11.3.下午4.35’因四肢厥冷,脉微欲绝9小时急诊入院。6天前患者自觉感寒,始即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咽喉肿痛,不能进食,口干喜冷饮,但水入即吐,腹泻。曾服中药二剂未瘥。病渐重。今晨患者泻虽止但高热寒战,四肢厥冷,神志昏糊,呻吟不已而急诊于我院经门诊以“湿温”收入院。症见:神志昏糊,烦燥不安,呻吟不已,语音低微,坐立困难,畏寒发热,头身及眼眶疼痛,腰痛如拆,口干苦,咽喉红肿疼痛,频喜冷饮,但水入即吐,纳食不进,尿少色如浓茶,四肢厥冷如冰,胸腹微微温暧,不欲近衣被,少腹压痛,脉细如丝,似不能触及,舌红降,苔黄腻

    1984年02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3 ]
  • 经穴定位的生理学方法

    尉迟静

    <正> 祖国医学历来认为,穴位针刺位置准确与否,是能否产生理想疗效的一个基本因素,为了进一步按照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正确定穴,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了循经感传的“停顿现象”,并就此摸索出一种生理学的经穴定位方法,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一、观察对象:为3例成年、男、患有慢性病的经络敏感人,事先给以两个针刺疗程,每个疗程为期10天,其中间隔3天,而后选择为观察对象。 二、观察方法:(1)测验前,先让受检人

    1984年02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2 ]
  • 灸疗与保健

    赵令威

    <正> 灸疗属于祖国医学中针灸学科范畴,它采用艾或辅以其它物质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直接或间接地熏灼经穴,从而达到其治疗疾病的作用。数千年来,由古及今,在祖国医学中有着其光辉的历史,故为历代医家所注重。“千金云:病有须针者,即针刺以补泻之,不宜针者,直尔灸之……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非良医也,针灸而药,药不针灸,亦非良医也……”这就足以证明针灸在祖国医学中所占的地位,特别是灸疗,它不但同针、药一样,在临床上有其明显治疗效验,而且前人也早已发现,灸疗在预防疾病,保护健康,增强体质等方面,同样有其重要价值。在日本,早在1947

    1984年02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0 ]
  • 贵州名药

    张荣川

    <正> 贵州为全国四大产药区之一,闻名中外。现荟集贵州十大名药,陆续讲解,以供读者参考。 第一讲 何首乌 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块根入药,其茎、叶亦入药。我省是何首乌主要产区之一。从分布来看,省内各县均产,但以罗甸、册亨、望谟、遵义、贞丰产量较多。以早春或深秋采挖为宜。挖后将根块洗净,切片,晒干,称为生首乌;若以黑豆煮汁拌蒸,晒后变为黑色,称为制首乌。本品陈满足省内需要外,还大量外调华北、华南、华东等地。

    1984年02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4 ]
  • 治疗“鹅掌疯”验方

    张华

    <正> 主治:鹅掌疯掌心及手指皮下生小水疱,搔痒、迭起白皮、脱屑、甚则皲裂疼痛,不能握拳。 方药:枸杞子、黄芩、独活、生地各30克、新磨生豆汁1000毫升。 用法:将前四味药放入豆汁内煮沸数滚,待温凉适宜时浸泡或搓洗患处,然后取桐油外涂。每日一次。 临床共治疗28例患者,分别使用3—5天,皆治愈。

    1984年02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1 ]
  • 《神农本草经》辑本简介

    刘懿

    <正>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问世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书,收录药品三百六十五种,按药性分为上、中、下三品,并且明确了每种药的性能作用以及主治范围,总结了秦汉以前应用动、植、矿物治病积累的经验。本书所载录的药物疗效,大都朴实有验,因此本书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被公认为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神农本草经》原著早已失传。据梁朝的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叙录》中说,神农本草可能出于张仲景,华元化一流人之手,但是从内容来看,该书并非一人手笔,而是经过许

    1984年02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0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1 ]
  • 金匮问题解答(选载四)

    金匮组

    <正> 一、中风与历节两病合篇讨论的意义何在? 答:其义有三。(一)两病在病因上皆属于广义风病的范畴。所谓广义风病是指:一为外感风邪发病,二为起病急骤,见症多端,与自然界风性善行数变的性质相似。如中风病的猝然昏倒、半身不遂、口眼喁斜;历节病的遍身关节疼痛及隐疹身痒、时发时止,时隐时现,皆与风有关。(二)在病机上相似,都是先有正气亏损为内因,然后再招受外邪侵入而发病。 (三)在病情上都有经络的证候及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如中风有邪在络,邪在经的症

    1984年02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