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 从《五十二病方》与《内经》之方剂分析看其书特点与形成时间

    张敏智,刘进

    本文通过《五十二病方》与《内经》两书的方剂数量与病候,方剂组成特点与用法,方剂与体例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入手,探讨出《五个二病方》的特点为:该书属医方类著作;是一种重经验的实用型方书;其所列疾病较庞杂、广泛而偏重于外科疾病;其成书时间约在秦汉时代,即公元前三世纪末。

    1990年0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8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22 ]
  • 略论张仲景运用动物药的特点

    李家庚

    作者提出:攻淤血癥瘕,善用破血逐淤类药物;治惊悸失精,以潜镇固涩为治;疗血虚血少,用血肉有情之品取效。以上为仲景使用动物药的三大特点。

    1990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下载次数:18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2 ]
  • 浅论王执中的针灸学术思想

    许建阳

    作者在学习《针灸资生经》的基础上就宋代针灸学家王执中的学术思想从考证腧穴,增补验穴;重视灸法、药饵;取穴独特;资生后天;承先启后等六方面作了初步探讨。对研究王执中的学术思想有一定参考价值。

    1990年01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8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0 ]
  • 锡类散外用治下肢慢性溃疡

    任树平

    <正> 下肢慢性溃疡好发于小腿下部内外侧,其特点是经久不愈,难以收口。俗称“老烂腿”治法是:将锡类散加麻油适量调匀,疮面用生理盐水洗净后,将药膏均匀敷于疮面,外用无菌敷料复

    1990年01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1 ]
  • 从《内经》看目与生物全息律

    肖家翔

    本文依据“生物全息律揭示了生物部份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具有整体性质的全息对应性关系”这一论点,探讨目与生物全息律及其相互关系。认为目诊蕴含全息思想,目为整体全息缩影。进而提出运用生物全息规律,发掘提高目诊效用的观点

    1990年01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24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84 ]
  • 初论中医试探法

    秦宗昌

    <正> 所谓试探法,是对症状相互矛盾,辨证困难之疑似症,采用药物等探其本质的一种诊断方法。鉴于目前临床上很少使用,忽视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总结,笔者因此做一初析,以就教于同道。 疾病的本质往往有不周的外在表现,多数情况下,外在表现与疾病本质相一致,但有的症状不明显,病情隐匿,甚至相反,此辨证不清,用药困难,可以先作试探性的治疗,以助认清疾病本质,从而为治疗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1990年01期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2 ]
  • 《原机启微》脾胃观初探

    秦裕辉,李传课

    本文认为《原机启微》一书在目的生理上,强调脾胃为眼目之本,阴阳之会元;目病的病机如升降失常,阴阳失调,气血亏虚等均与脾胃有密切关系;在治疗用药方面亦处处顾护脾胃。因此,目与脾胃密切相关,是倪氏眼科学术的主要特色,对现代眼科临床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990年01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5 ]
  • 马云翔老中医诊治温热病的经验

    顾耀平

    马云翔老中医原系南京军区总医院中医主任医师,擅长肝、胆及脾胃病的治疗,本文介绍其在温热病治疗中表证渐罢,主用大黄;里热已盛,主用石膏;湿重于热,主用附子和治疗热病不偏执古法的经验,确有独到见解,可供后学。

    1990年01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2 ]
  • 曹吉勋痔瘘病学术思想及成就初探

    杨向东

    本文对曹老痔瘘病学术思想和成就进行了探讨。曹氏首用中西结合的腰俞穴麻醉法已成为现代肛门直肠疾病手术的主要麻醉方法。此外,他采用的“明矾压缩加枯痔散辅助疗法”治疗痔疮;“低位切开缝合高位挂线”“管道切开缝合内口挂线引流”治疗肛瘘:“一次切开挂线”治疗肛周脓肿;“双层注射肛门紧缩术”治疗脱肛等均在肛肠科手术中广泛采用。曹老还勤于著书立说,他的力作《中国痔瘘学》:被称颂为痔瘘病学的精华第一书。

    1990年01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9 ]
  • 周楣声简易针灸疗法及临床验证简介

    李尊桂

    本文以安徽中医学院名老中医周楣声主任医师的9种简易针灸疗法;验证了10个病种,130多例病例,这些病例,都是常见病,多发病。由于方法简便,疗效较好,易于推广等特点,可作基层针灸工作者借鉴。

    1990年01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1 ]
  • 谈子类药物在男性不育症中的应用

    王广见,罗保琴,刘玉章

    <正>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内部既是一个生生不息、运动不已的巨系统,又是一个与体外环境息息相通的开放系统,人之生命来源于天地之气化。如《灵枢·邪客篇》云:“天园地方,人头园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

    1990年01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9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2 ]
  • 益气温阳汤为主治疗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22例临床疗效观察

    李常度,李培丽

    <正>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以下简称甲减)是由甲状腺组织本身病变,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理效应不足所致的全身性疾病。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是现代医学治疗本病的根本措施。益气补肾温阳中药虽不含有甲状腺激素,但对各种内分泌腺体功能可起促进和调节作用。现将益气温阳汤为主配伍小剂量甲状腺片治疗原发性甲减22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990年01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3 ]
  • 针药并施治疗脑血栓形成20例

    杜见斌

    <正> 我们从1984年以来,采用针药并施治方法治疗脑血栓形成2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例均系门诊病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40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5日,本组病例均经CT检查,脑脊液检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确诊。

    1990年01期 2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3 ]
  • 慢性腰痛的自我调治

    姚小秋

    <正> 慢性腰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患者腰部酸软疼痛,症状时轻时重,缠绵难愈,多数患者往往重于求医,而忽视本身的自我调治。笔者认为,慢性腰痛病人除了正确的医治外,如果运用正确的自我调治方法,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所谓慢性腰痛的自我调治,就是患者本人根据自身的实际,利用空闲、休息时间,采用方便的姿式,简单的手法,按一定的动作要领,进行腰部保健治疗的一种防病治病方法。现介绍如下:

    1990年01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6 ]
  • 淫羊藿菟丝子散治疗阳痿(附50例临床观察)

    殷爱华,赵玉翠,庆进卿

    <正> 5年来,我们应用自拟淫羊藿、菟丝子散治疗阳痿患者50例,收到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均为门诊病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0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16年。 方剂组成及用法:淫羊藿、菟丝子各150克。共研为末,每日3次,每次5克,黄酒送服。20天为一疗程。

    1990年01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9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0 ]
  • 胆石仪配合中药治疗胆囊结石十五例

    陈永俭

    <正> 本科于1988年3月至1989年5月,用DJS—1A型胆结石治疗仪配合自拟利胆排溶石汤治疗胆囊结石15例,兹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15例中,男5例,女10例,年龄最小24岁,最74岁,均经治疗前B超确诊及治疗后B超复查。

    1990年01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9 ]
  • 香砂六君汤在术后病人恢复期的应用体会

    刘作智

    <正> 外科一些较大手术后的病人,在麻药作用消失、肠迫排气以后的康复阶段,根据其临床证候,适当应用香砂六君汤口服,能增进食欲,促进胃肠道的蠕动,使消化、吸收等功能尽快恢复正常,以利病人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改善机体的一般状况,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本人在1985~86年共观察了14例,现就该组病例的应用体会予以讨论。

    1990年01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3 ]
  • 痔瘘术后尿潴留的辩证论治

    张明元

    <正> 尿潴留属于祖国医学的淋证和癃闭的范畴。肛门直肠是一个具有复杂生理功能的器官,并与尿道,前列腺,膀胱颈等器官相邻。肛门直肠和前阴分主二便之排泄,二者的关系较密切,所以在部分痔瘘病经手术治疗后,由于手术对肛门直肠及邻近组织的牵拉,挤压,损伤等引起局部水肿,剧痛,导致反射性尿道和膀胱括约肌痉挛而出现排尿困难,小腹胀满,二阴坠胀等症状。对这些术后的病症,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予以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兹简述如下:

    1990年01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4 ]
  • 编读信箱

    为密切编,读之间的关系,及时反馈来自各地读者的信息,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使之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从这一期起,我们新辟了编读信箱,希望读者对本刊的办刊方针、栏目编排、版式设计、文章质量等提出自己的见解,建议、批评等。我们将摘其要者予以刊登。

    1990年01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2 ]
  • 日本对防治艾滋病的中草药研究

    秦浩,张素

    艾滋病,这一被称为二十世纪的瘟疫目前正在全球蔓延。越来越多的各国学者己把研究的重点转向有巨大潜力的中草药,日本在这方面起步较早。本文介绍了日本对防治艾滋病单味中草药研究的特点、原因、药物类型及研究成果。并发现中药复方协同作用能明显地加强控制及吞噬HIV病毒的能力,提示中医的辩证施治,辩证用药对防治艾滋病的研究起着重要指导作用。

    1990年01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8 ]
  • 刺血疗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谭德福

    本文对近三十年来各地使用刺血(络)疗法治疗儿科疾病的情况作了综述报道。该法操作简便,无副作用,且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1990年01期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7k]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0 ]
  • 刺络放血治疗五官疾病的临床概况

    熊光天,程曙

    本文为刺络疗法的综述系列报道之一。作者将二十余年来各地对刺络疗法治疗五官疾病报道的文献经系统整理后综述成文,并对这一疗法治疗五官疾病的疗效、现状、前景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临床工作者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1990年01期 39-4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7 ]
  • 骨刺液穴位注射治疗颈腰椎病107例临床观察

    路绍祖,李忠清

    本文报道采用骨刺液为主治疗颈腰椎病共107例,获得显效48例,有效52例,总有效率93.5%的良好效果。

    1990年01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2 ]
  • 手厥阴经所属新解

    乔雪峰

    <正> 历代医家对手厥阴经所属脏腑众说纷纭,笔者将就此问题发表一点浅见,以有利于经络学说的完善和发展。 一、手厥阴经与有关脏腑的关系 1.手厥阴经与心包络的关系:《灵枢·经脉》篇云:“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可见手厥阴经与心包络有着密切的关系。

    1990年01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8 ]
  • 试析体质的五脏分型与耳穴的相关性(附223例分析)

    戴永生,施宽德

    体质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223例患者的体质进行四顾性调查;并对其耳穴的“良导点”作了探讨、似可说明五脏型质分类具有相对可行性,为五脏型质的分类提供了部份客观指标,可以作为研究体质的参考资料。

    1990年01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69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58 ]
  • 双针激光针灸治疗中风上肢瘫痪50例临床疗效与甲皱微循环的观察

    姜凤莲,邵经明

    <正>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症治疗后期,患者上肢瘫痪较难恢复,本人选择近二年来针灸疗效欠佳的患者50例,采用双针激光针灸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并对其中32例患者进行了甲皱微循环实验观察,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1990年01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8 ]
  • 验方一束

    黄宏伟

    <正> 逍遥散加味治阳瘘 药物:柴胡 当归 白术 茯苓各10,白芍 蛇床子各15克,石斛30克,薄荷3克,甘草 生姜各6克,蜈蚣3条,大枣12枚。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服6~10剂。 按:凡因情志抑郁,暴受惊恐,所愿不遂等所致阳萎,服之多效。 全虫蛋治慢性荨麻疹

    1990年0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 ]
  • 针灸验案四则

    张登部,侯凤琴

    <正> 一、脑外伤后遣症 陈某,男,22岁,学生。1987年10月5日就诊。 患者于月余前被汽车撞伤,当即昏厥,不省人事,经某医院CT扫描检查诊为“颅内血肿”,即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神志逐渐清醒,肢体活动逐渐恢复,持物、行走时感无力。现头痛较重,以右侧为甚,夜间加重,难以入眠,并伴头晕、头沉、记忆力明显减退。

    1990年01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3 ]
  • 透刺治疗胁痛20例

    黄瑞彬

    <正> 胁痛是由肝郁不舒,或外感邪毒,或跌仆闪挫,以气致血凝滞,经络不畅;或体弱病后,肝血亏虚,经脉失养所致。笔者运用针刺内关透支沟,丘墟透照海,治疗本证20例,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为20~65岁;病程最短半月,最长16年。

    1990年01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0 ]
  • 直视光能治疗老年性白内障

    刘文治

    <正> 直视光能除障法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是笔者因久患该病,右眼失明,左眼即将失明,经多方求治,医药罔效的情况下,于灯下闲坐,久久直视,长此以往,偶然发现病目有光点稍闪即逝而悟出的。在坚持使用此法近半年后,发现光点逐渐增大,从稍闪即逝进步到固定不移。经测试,右眼视力从失明恢复到0.3左右,左眼也从0.3上升到0.7。后介绍数人使用此法均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1990年01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5 ]
  • 鸡鸣散加减治疗寒湿性荨麻疹

    牛忻群

    <正> 笔者经过多年验证鸡鸣散加减治疗寒湿性荨麻疹效果良好,现举例如下。 陈某某,男,28岁。井下采煤工、二年来因患荨麻疹、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尤以下井后感受风寒潮湿之气的侵袭、全身肿痒、面部尤甚、有时致上下眼睑不能翻动。服扑尔敏、强的松,V—C或静注葡萄糖酸钙无效。诊时全身有大小不等及条状样的淡红色斑疹,以四肢面部较多,瘙痒难忍,舌淡苔白腻,脉沉细弱。证属风寒湿滞于肌肤,着而不行。营卫失和。治宜:温通经脉,宣通寒湿、效鸡鸣散加减二剂。

    1990年01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3 ]
  • 《扁鹊仙师外科真传注评》序

    吴熙明

    《扁鹊仙师外科真传》手抄本,是迄今为止国内首次发现的孤本,是外籍外科医师罗怀忠的外科经验总结.书中载方三十多首,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书中还有不少药物和治疗方法,颇具贵州地方特色。作者对本书进行了鉴定、点校、注释和评价。对该书的整理研究,不仅对于医史研究工作有用,而且对中医外科临床工作者也有所裨益。

    1990年01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9 ]
  • 读《伤寒论·序》质疑

    于光,熊建强

    <正> 《伤寒论·序》 (以下简称《序》)的作者和写作年代,按通行的说法是汉代张仲景所作,亦有不少人认为是后人伪托。笔者在研读中,也发现有较大的疑问。今略述如下: 一、《序》是一篇写得很好的文章,说理精辟、言辞华丽,读起来朗朗上口。

    1990年01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0 ]
  • 读《中医基础理论》探疑

    胡少甫

    <正> 在读《中医基础理论》(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一九八四年版)发现其中有些文字或语意欠妥,作为教材有探讨之必要。 一、对心的比象描述:“……形似倒垂的未开莲蕊,”(29页倒14行)“蕊”应指所有传粉受精的“花蕊”“末开莲蕊”则是指间于莲花蓬、瓣的“蕊”,与人心的外形并常像似。若改为:“倒垂的末开莲苞”就形象化了:“苞”,是待开之莲花,并具有其色由淡红渐紫红的变化。用此比像人心的外形则形色皆备。

    1990年01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1 ]
  • 评《冉注伤寒论》

    沈敏南

    <正> 冉雪峰,四川省黛溪县人,近代名医,《冉注伤寒论》 (以下简称《冉注》)为其代表作。笔者拜读后,觉该书以揭示辨证论治为准则,以实用为要务,可作为近代伤寒名著之一。本文试作一简评,意在抛砖引玉。

    1990年01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7 ]
  • 寒湿困脾是痿证的一个重要证型

    汪济

    <正> 中医高等院校五版教材将痿证分为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亏虚、肝肾亏损等四型,余意应增“寒湿困脾”一型方才全面。 痿证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该书主要从虚热与脾湿两个方面立论。其论述脾湿方面的经文主要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民病寒湿,发肌肉痿,足痿不收。” 《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素问·痿论》)云:

    1990年01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1k]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1 ]
  • 桂枝汤新用

    汤淳康,汤承祖

    <正> 食后恶寒案 潘女,38岁。1968年9月24日初诊。患者每餐进食后即浑身发塞畏冷,半小时后自行缓解,如斯者已2年,现症:食后畏寒无汗,体温37.5℃,头昏,胸痛腰痛,胃纳少,大便2日未行,脉细舌苔薄。无感冒症状。营卫不和,胃气失调,调营卫和胃气兼治,桂枝汤加味:桂枝5克,炒白芍5克,甘草5克,鲜生姜2克,大枣20克,陈皮6克,炒枳壳5克,广郁金10克。药服一剂畏寒罢,体温36.5℃,诸症好转,上方加陈香橼6克,制香附10克,调理数日,餐后恶寒从此休止。

    1990年01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8 ]
  • 误治案二则

    孟庆树

    <正> 临床上常常遇到这样的情祝,医生治疗某些疾病,觉得满有把握,药到病除。然事与愿违,药后病剧。细分析,仍属辨证粗疏,药不对证,必须洞察幽微,改弦易辙,方获效机。今择手头误治案2例,记述于后:

    1990年01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3 ]
  • 小柴胡汤治验二则

    马大正

    <正> 药物副反应案 夏某某,女,33岁,缝纫机厂工人,门诊号8384,初诊日期87年12月16日。 生育后10年,发现二侧乳房可挤出少量乳汁,色白,无血性分泌物,乳房亦未扪及块物,月经周期固定,时常巅部作痛较剧烈,或伴有恶心,医师投溴隐亭,每次2.5毫克,一日三次,连续服用6天后,出现不能自制运动,

    1990年01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5 ]
  • 外展神经麻痹治验

    夏永潮

    <正> 宋某,男,38岁,干部。於1980年5月20日来诊,自诉一个月前,视物有重影,病前数日曾患感冒,已近痊愈。复视在闭一眼时消失,伴肋痛而胀,头晕而重,头痛而剧,眼胀痛似欲突出状,易怒烦燥,口苦便干,小便赤黄。舌红,苔黄腻,脉沉弦大。曾经中西药物(抗生索,维生素等)治疗未效。平视时,右眼球内斜位,右眼外展困难,右侧视时,右眼角膜缘距外眦部约4毫米,向右侧上中下方向视物,复视虚实像间距扩大。眼底:乳头边清,血管比例正常,双黄斑部有少许渗出。西医诊为:外展神经麻痹(右)。

    1990年01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使用鲜药好

    李朝斗

    <正> 关於鲜品药材的使用,近年国内学者报道甚多;指出中医使用鲜药,多用以治疗急证、热证;同时又指出在使用芳香醒脾、化湿和中、解毒辟浊:凉血止血、生津止渴等药时,鲜品药材疗效均远远超过干品。 从我省民间用药习惯来看,各民族都素有乐用鲜品药的好习惯,这一方面是我省各地药材遍地该是,随手可取;另一方面是临床实践中不论内伤杂病,或是骨折疮疡,大家都喜爱鲜药。广大民间对一般外感,多不求医,而自行在田边路旁采些马鞭草、鱼鳅串、车前草之类鲜品煎服,故民间常有“感冒发烧、鱼鳅串加马鞭草”之说;对於风湿痹痛或风疹搔痒,

    1990年01期 6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