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红;舒永佳;徐艳琴;杨菁;刘龙江;薛娟;目的 研究毛大丁草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并探究其抗氧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不同产地毛大丁草挥发油成分,以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DPPH·)和羟基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OH)清除能力来评价挥发油抗氧化活性;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抗氧化相关靶点,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从不同产地毛大丁草中共鉴定出72个化合物,以烯烃类化合物为主;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毛大丁草挥发油具有较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以贵州产地为最优;相关性分析表明,β-石竹烯是发挥抗氧化作用的关键成分;网络药理学预测发现,毛大丁草挥发油可能通过调控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PPARG)、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含铁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 1,HMOX1)、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等核心靶点及糖尿病心肌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等关键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作用。结论 毛大丁草挥发油因产地不同而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有所差异,其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抗氧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毛大丁草的潜在用途和价值提供数据参考。
2025年05期 v.47;No.227 68-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2K] [下载次数:18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