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术探讨

  • 阴阳五行关系新解

    赵文;周常恩;

    阴阳五行是人们探索解决天文、地理、人事等众多难题的重要思维模型,既往研究阴阳五行的流派多将阴阳与五行分开进行独立研究,即认为阴阳是阴阳,五行是五行,二者是并行关系。本文结合阴阳五行的源流、特点、规律及现代研究等,将阴阳与五行合并研究,提出“阴阳即五行,五行即阴阳”的观点,无论阴阳还是五行,均不是具体物质,而是对事物属性、事物相互关系、规律、状态的演绎概括,包含哲学思维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将为辨析阴阳与五行之间的关系提供新思路,有助于丰富阴阳五行理论。

    2025年04期 v.47;No.226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下载次数:16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3 ]

理论与临床

  • 基于“态靶辨证”辨析续筋接骨液治疗肩袖损伤的辨治思路

    梁邓文;董俊宏;吴韶;郝旭辉;梁利光;杨雷;谢求恩;

    肩袖损伤(rotator cuff injury, RCI)是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的骨伤科常见疾病,属中医学“痿证”“痹证”等范畴,其病因病机繁杂。本文基于“态靶辨证”理论,将中医学“宏观辨证”与现代医学“微观打靶”有机结合,针对RCI“肝肾亏虚,寒湿瘀滞”之“病态”和肩关节疼痛、沉重、活动受限、腰膝酸软等之“症靶”以及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增高等之“标靶”,选用续筋接骨液进行“态靶”同治,阐明续筋接骨液不仅致力于“调态”,更加注重“打靶”,强调消补兼施法,遵循筋骨同调、寒湿并治的原则。

    2025年04期 v.47;No.226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基于“因加而发”及“治未病”理论探讨大肠腺瘤“瘤-癌转化”的防治思路

    周松;杨庆万;雒悦梦;钟燕;陈春兰;李洋;况凌枫;肖政华;

    大肠腺瘤是大肠癌最主要的癌前病变,其基本病机为正气虚损,浊毒瘀滞。大肠腺瘤“瘤-癌转化”的根源多为肠腑受病而致气血津液运行不畅,内生湿、痰、瘀等邪,日久邪气内聚肠腑酿生瘤块,又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感受外邪等引动湿、痰、瘀,新旧邪气合聚肠腑,致其胶结难解,使正气反复受损,无力驱邪外出,日久变生浊毒,腺瘤发为癌瘤。“因加而发”理论提倡旧邪与新邪相感合而发病,与大肠腺瘤的发生发展相契合。本文基于“因加而发”及“治未病”理论探讨延缓大肠腺瘤癌变进程的思路,为临床防治大肠腺瘤“瘤-癌转化”提供新的策略。

    2025年04期 v.47;No.226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临床观察

  • 雷火灸对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作用效果

    苏桂婷;修火琴;刘芳;邱莉;

    目的 观察雷火灸对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符合本研究纳排标准的PSCI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常规治疗),雷火灸组52例(常规治疗+雷火灸)。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福州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Chinese Fuzhou version of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 MoCA-ChiFZ)、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的评分情况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干预后MoCA-ChiFZ总分及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抽象、延迟回忆等4个维度评分升高;雷火灸组干预后MoCA-ChiFZ总分及其各维度评分、MBI评分较干预前提高,NIHSS评分、血清Hcy水平较干预前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火灸可改善PSCI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025年04期 v.47;No.226 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经验介绍

  • 倪英群基于“六郁”理论结合“通补兼施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张喆;叶蕾;吴泽龙;方朝晖;倪英群;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青春期及育龄期女性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内分泌疾病。目前,西医治疗多以调整生活方式、口服药物及手术为主,存在病情缠绵难愈、停药后易反复等不足。倪英群基于“六郁”理论,认为气郁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首要因素,提出了“气郁为先,兼顾他郁,通补兼施”的总治则。临证注重疏肝理气,结合虚实夹杂症状,通补兼施,辨证施治,临床疗效显著。

    2025年04期 v.47;No.226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实验报告

  • 夹脊穴温针灸对肾阳虚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大鼠脊髓NF-κB及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谢芳;丘雅丹;付梦思;黄佳敏;唐挺;

    目的 探索温针灸夹脊穴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大鼠的疗效及其对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7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n=15)和造模组(Model组,n=60)。Model组大鼠予以甲巯咪唑片溶液进行灌胃造模,检测大鼠血浆中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表达水平。继而于Model组大鼠右后趾蹼皮下注射50μL重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悬液制备肾阳虚PHN模型,造模成功后再均分为4组(各15只):肾阳虚PHN组(SYXP组)、抑制剂组(NAC组)、温针灸组(WZJ组)和温针灸+抑制剂组(NWZ组),干预15 d后不同时间点检测大鼠疼痛行为学,并检测IL-1β、IL-18、NF-κB p65、iNOS、TNF-α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大鼠血浆中cGMP水平显著升高、cAMP/cGMP下降、造模前后体质量增长幅度显著性降低(P<0.05);实验11~18 d,与SYXP组比较,WZJ组、NAC组、NWZ组大鼠缩足潜伏期(PWL)和缩足阈值(PWT)呈上升趋势(P<0.05),脊髓中NF-κB p65、iNOS、TNF-α、IL-1β表达水平和血清中IL-1β、IL-18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且NWZ组效果优于WZJ组。结论 温针灸夹脊穴改善了VZV诱导的肾阳虚PHN大鼠模型神经炎症和疼痛行为,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κB信号通路激活,下调下游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有关。

    2025年04期 v.47;No.226 3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外敷刺梨粉促进大鼠口腔溃疡愈合的作用研究

    黎红明;蒋志滨;贾美阳;卢闯;李佳灿;丁一;

    目的 探讨外敷刺梨粉对大鼠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 ROU)黏膜愈合的影响及其干预机制。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造模组24只,禁食24 h后,造模组用50%冰醋酸溶液于下切牙唇侧黏膜建立ROU模型。1 d后观察大鼠口腔溃疡创面生成及其周围组织肿胀、充血情况,确认造模成功后,将ROU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刺梨组,于给药后的第1、3、5、7天,拍摄大鼠口腔溃疡创面,测定面积,计算愈合率。末次给药后,HE染色法观察大鼠口腔黏膜组织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造模后各组溃疡面积显著增大;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及刺梨组溃疡面积显著减小,愈合率升高。与空白组相比,造模后各组大鼠血清IL-6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P<0.05);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和刺梨组大鼠血清IL-6水平降低,SOD水平升高(P<0.05)。结论 刺梨粉可通过降低IL-6水平,升高SOD水平以改善ROU大鼠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促进溃疡创面的愈合。

    2025年04期 v.47;No.226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2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续断盐炙前后对小鼠Y1细胞损伤的影响研究

    邬丽;张丽艳;唐晓琴;马四补;孙宜春;李慧馨;李军;

    目的 探讨续断盐炙前后含药血清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DEX)诱导小鼠Y1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制备空白血清以及续断(10 g/kg)、盐续断(10 g/kg)含药血清。采用DEX建立肾上腺皮质功能损伤模型,通过CCK-8法检测Y1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皮质酮分泌量,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并结合转录组测序挖掘续断和盐续断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的潜在机制。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含药血清为10%时续断和盐续断对Y1细胞活力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含药血清干预模型细胞24 h后,与模型组比较,续断组、盐续断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P<0.01),皮质酮水平升高(P<0.05),Y1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转录组学结果显示,续断盐炙前后有293个基因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其中35个基因上调,258个基因下调;盐续断主要回调Prkg1、Adra1d等差异表达基因(DEGs)来调控钙、cGMP-PKG等信号通路,续断主要回调Col6a6、Ddit4等DEGs来调控蛋白质消化和吸收等信号通路。结论 续断经盐炙后可提高DEX所致Y1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回调Prkg1、Adra1d等基因,调控钙、cGMP-PKG等信号通路有关。

    2025年04期 v.47;No.226 4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2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药物研究

  • 黔产薏苡仁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刘琪;张丽艳;马四补;成婷婷;孙宜春;李慧馨;黄蓓;向家俊;李军;

    目的 优选黔产薏苡仁炮制工艺并建立质量标准。方法 以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和加麸量为考察因素,甘油三油酸酯含量为评价指标,设计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黔产薏苡仁麸炒的炮制工艺。并对15个不同批次的黔产麸炒薏苡仁进行性状、显微、薄层色谱鉴别,测定其水分、总灰分、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浸出物及甘油三油酸酯含量,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结果 黔产薏苡仁最佳麸炒炮制工艺为加麸量25%、炒制温度240℃,于炒药机中炒制60 s, 15批黔产麸炒薏苡仁性状、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斑点基本一致,初步拟定本品水分不得过12%,总灰分不得过2%,黄曲霉毒素B_1不得过5μg/kg,含黄曲霉毒素G_2、G_1、B_2、B_1的总量不得过10μg/kg,玉米赤霉烯酮不得过500μg/kg,浸出物不得少于5.5%,甘油三油酸酯含量不得少于0.4%。结论 本实验优选的黔产薏苡仁麸炒炮制工艺稳定可行,不同批次的黔产麸炒薏苡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黔产麸炒薏苡仁的质量评价。

    2025年04期 v.47;No.226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统计分析

  •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魏攀;陈思;王静;钟伟萍;陈玥;

    目的 基于文献计量可视化展示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的研究成果,探索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热点,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2月收录的所有中医药治疗RSA的相关文献为分析对象,数据转换后导入CiteSpace(6.2.R2)软件,去重后绘制文献作者、机构与关键词的可视化图谱,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及突现词检测。结果 共纳入2 247篇相关文献,2010年后发文量迅速攀升;作者间连线密度为0.001 9,形成了多个独立研究团队;领域内的研究主要来源于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合作的机构大多为下属院系及附属医院,研究机构间连线密度仅为0.007,跨团队、跨地区间的合作较少。高频关键词包括习惯性流产、滑胎、中医药疗法、寿胎丸等,共形成10个主要聚类;肾虚血瘀的基础病机、血栓前状态的致病机制、免疫因素的重要作用、预培其损及心理干预的联合治疗手段可能是新的研究方向,妊娠结局则是今后研究中更加关心的问题。结论 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已近70年,近年来发展迅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等方面,当前的研究热点以免疫与凝血功能为主,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团队。但也存在研究力量分散,区域发展不均衡,优势尚未整合等问题,因此加强交流与合作是推动未来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5年04期 v.47;No.226 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8K]
    [下载次数:20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穴位按摩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康复效果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朱旗霞;苏桂婷;刘芳;陈梓琼;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评价穴位按摩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并筛选中外文数据库中穴位按摩干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表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4软件对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等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共纳入文献10篇,共有患者88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整体认知功能:MoCA评分[MD=1.58, 95%CI(1.27, 1.90),P<0.000 01];MMSE评分为[MD=3.96, 95%CI(2.05, 5.88),P<0.000 1],基于高异质性进行敏感性分析,去除2项研究后,MMSE评分为[MD=3.17, 95%CI(2.72, 3.61),P<0.000 1],P<0.05。上述与对照组相比,均为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穴位按摩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

    2025年04期 v.47;No.226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基于文献计量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肠道菌群研究的态势分析

    张洪云;刘正奇;刘珊珊;徐彬;马武开;

    目的 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分析,旨在揭示当前研究现状和热点。方法 使用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筛选自建库至2024年4月3日收录的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肠道菌群相关的文献,采用CiteSpace、VOSviewer软件进行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科学解读。结果 共纳入428篇文献。关键词分析显示,T细胞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狼疮肾炎”是最新的研究前沿。结论 本研究采用最新的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选择期刊和合作者,促进国际合作,推进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进行深入探索。

    2025年04期 v.47;No.226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4K]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文献综述

  • 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王紫玉;廖君兰;张志豪;张晨阳;贾二涛;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痹病”,与脾脏关系密切。近年来,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引起了许多医家学者的重视。本文旨在探讨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并概述当前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成果和基础研究进展,强调了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性,拓展了中西医诊疗方案,以期为类风湿关节炎的防治和慢病管理提供新思路。

    2025年04期 v.47;No.226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下载次数:18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中医护理技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研究进展

    曾雨言;时秀睿;尤秀秀;韦玲燕;宋静;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中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主要策略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微创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以及中医护理技术。本文对耳穴贴压、穴位按摩、穴位贴敷、艾灸、情志护理、中药坐浴、中药灌肠等七种中医护理技术在防治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临床研究进行综合评述,并探讨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中医护理技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防治领域的应用及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47;No.226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下载次数:20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从燥瘀互结论治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梅婷;张一迪;马武开;刘灿;易寒知;黄春霞;王敏慧;高元元;陈昌明;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9gren syndrome, pSS)是一种以淋巴细胞增殖并浸润外分泌腺为特征的系统性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发病率的逐年上升,pSS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旨在结合现代医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深入探讨燥瘀互结型pSS的中医理论内涵和辨证治疗思路。通过对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的全面分析,本文认为燥瘀互结型pSS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津液生成和输布的异常,以阴虚为根本,燥热为直接表现,长期导致阴液损耗,进而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形成血瘀。这种病理状态不仅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而且其病性特征为“燥”与“瘀”的相互作用。因此,从燥瘀互结的角度出发,能够为pSS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5年04期 v.47;No.226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医案医话

  • 中医五行辨证便秘病100例临证解析心悟

    戴永生;

    本研究采用原创的中医五行辨证和跨年度数据,对100例便秘病从诊断要点、辨证分型、五行辨证治疗模式、病案举例、临证解析等方面阐述,提出重视大肠燥化功能的太过和不及,调控魄门开合作用,运用升降、苦寒、润肠、益气、化瘀等治法和药物,均可提升防治便秘病的临床疗效。

    2025年04期 v.47;No.226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下载本期数据